close

三年前開始發現吃東西老是會嗆到咳嗽

肩頸部常常會硬梆梆的,脖子也經常會有緊繃抽筋的感覺

說話開始有點大舌頭,口齒不輕的狀況

甚至有一次到飯店吃東西發生食物噎到喉嚨的狀況

我去過馬偕、台大、三總找過醫生,但都問不出原因

也到和平醫院做斟酒,整整針了一年,未見狀況有所該善

97年12月在網路上看到台大復健科王亭貴醫生發表的一篇有關吞嚥治療的報告

於是我到台大參加了王醫生所做的一項針對鼻咽癌患者經治療後所發生的吞嚥困難後遺症的醫療研究

經過15次的復健電療,再比照事前後的吞嚥攝影,王醫生告訴我,我的吞嚥障礙算是嚴重的,為了保障氣管及肺功能,他提供我胃造廔及鼻胃管二種方式進行進食。

鼻胃管是經由鼻子、食道插一根管子灌食,每個月都要跟換一次餵食管。

胃造廔是經由內視鏡手術,經由皮下在肚子上打個洞到胃裡,接上餵食管灌食。手術只要局部麻醉,15分鐘就可以完成。餵食管每一年到一年半換一次。

知道了這個訊息之後,我上網找了很多資料,也謝謝網友Rex〈http://tw.myblog.yahoo.com/cidu999/〉經驗分享及解答,我選擇了胃造廔作為灌食的方法。

而三軍總醫院腸胃科張維國主任就是這方面的專家。

*********************************************************************

98年2月2日

剛過完年我就提著行李到三軍總醫院報到,進了病房後接著就是心電圖、胸部X光、腹部X光、血液分析等檢查。

下午5點多張維國主任帶著駐院醫生到病房探視,並說明次日手過程及囑咐午夜12時起開始禁食。

晚餐後護士小姐幫我吊上點滴。

住院醫生幫我插入鼻胃管〈為了次日胃部充氣〉,這時候我才發現我選擇最造廔是對的,鼻胃管由鼻子插入到胃部,雖然醫生有塗上潤滑液及麻醉,但是還需要病人做吞嚥動作配合,對於像我一樣已經有吞嚥困難的病人來說是蠻困難的工作,我前後做了3次才成功的將管子吞到肚子裡去。

此時喉頭上會有異物感,不能吞口水,不能吐痰,不能吃東西,還會有損害食道黏膜及氣管感染的風險

試想如果而後每個月要接受一次這樣的折磨,那還不如在肚子上開上一刀。

*********************************************************************

98年2月3日

早上7點多張主任再到病房巡視詢問狀況,並告知下午2點實施手術。

下午1點病房班長推我到內視鏡室手術。

張主任告訴我胃造廔是個小手術,只要局部麻醉即可。

手術開始醫生先從鼻胃管灌入空氣將胃撐飽,然後就將鼻胃管拔出。

當醫生幫我打上麻醉藥後,我只記得醫生將內視鏡準備插入喉嚨後,我就昏沉沉的睡著了,再醒來時已經推回病房。

手術後只覺得胃部好像是抽經般的痛,無法起身也無發翻身。只能一個姿勢仰臥床上。這時候我才體會到一個有意識而全身無法動彈的病人長年躺在床上不能自主翻身的痛苦。

晚上不舒服的只睡了二個鐘頭

98年2月4日

早上7點張主任就進了病房探視我術後狀況,他告訴我傷口疼痛是難免,一個仁外再有傷口都會不舒服,更何況現在傷口在裡面,不過會每天減少疼痛,等到廔管形成後就不會痛了。同時他囑咐住院醫生幫我傷口換葯,並要求家屬學習。主任說病患出院三個條件〝家屬會換葯、家屬會灌食沒有大量的東西流出、傷口沒發炎〞

中午之後傷口的疼痛有稍微減緩,可以稍微轉身活動一下筋骨。但是還是沒有辦法起身,因為腹部稍用力就會很疼痛,小便需要家人幫忙用便器接尿。

下午2點醫院營養師到病房提供灌食資訊。

5點許張主任再巡視病房,他真是勤快不愧是好醫生。

在他的監督下,我太太完成第一次換葯,免強合格。

晚上睡覺時疼痛感又稍微減少,已經可以慢慢的側身翻動。

今晚算是好眠,9點就寢次日7點起床,除了中間護士小姐進來涼體溫被吵醒之外,都睡的蠻好的。

98年2月5日

早上7點30分左右張主任巡視病房但是術後狀況。

8點在住院醫生監督下我太太做第二次傷口換葯,合格。

今天在家人的協助下已經可以下床走動,不過不能走太快,走太快會牽動傷口疼痛。

下午4時許張主任巡視病房檢視傷口之後,認為狀況良好明日可以出院。

98年2月6日

早上9點多鐘住院醫生幫我換完葯之後,10點鐘就辦理出院回家去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老魚頭 的頭像
    老魚頭

    一個榮民伯伯的部落格

    老魚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